龔潔芸
  十三四歲的孩子,還在撒嬌的年紀,但是上海的網球小將們卻已經告別父母,離開溫暖的港灣,獨自背起行囊走天下。
  走進登機口的那一刻,是需要勇氣的,畢竟他的前面,是一段未知的旅程。陌生的環境,自力更生的生活,從此只能靠自己的信念,不是每一個少年都能闖得過去。剛開始的時候,也曾出現這樣的情況:不少孩子在陌生的機場因為找不到登機口,生生錯過了轉機的航班,哭成了淚人。
  俱樂部也是有勇氣的。蘇忠明說,網球要成績,到最後就是靠自己打拼,這樣的品質,溫室里的孩子是永遠學不會的。“中國一哥”吳迪這幾天在多哈冬訓,身邊都是世界排名前50的選手。他說,和盧彥勛他們一起訓練,才知道頂尖職業選手有多刻苦,我們的差距有多大。
  職業化的改革,也需要勇氣來說“不”。以職業化標準來培養人才,上海浦東網球俱樂部十年前開始走出第一步的時候,就準備好了聽到更多的“不”,敢於說更多的“不”。因為改變,必然會引來不同的聲音。
  杜絕改年齡,謝絕開後門,職業精神的培養,讓俱樂部變得“不近人情”,但卻被IMG體育學院的技術總監稱贊為“非常專業”。球員需要階段式教練的理念,雖然是職業網壇的共識,卻在“一日為師終日為父”的國情中引發了爭議。出國培訓費用家庭也要承擔,同樣聽到了不同的聲音。
  衝破體制需要勇氣,上海網球的職業化初探經歷了一個相似的開始,未來也應該值得期待。  (原標題:需要勇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c50ncctx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